精彩小说尽在佳看小说!手机版

佳看小说 > 其它小说 > 小说名叫林舟

小说名叫林舟

云天大陆的加尔西亚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小说名叫林舟大神“云天大陆的加尔西亚”将林舟陈阳作为书中的主人全文主要讲述了:1996 年的七临江的夏天像个密不透风的蒸傍晚六日头还没完全沉下菜市场里的水泥地被晒了一整踩上去还带着烫脚的温林舟蹲在母亲张桂兰的菜摊手里攥着杆旧额头上的汗顺着太阳穴往下滴在沾了泥土的帆布鞋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小给我称两斤黄” 隔壁卖豆腐的王婶走过手里攥着个布袋脸上没什么笑模林舟赶紧应了起身从泡沫箱里捡了几根顶花带刺的黄放在秤...

主角:林舟,陈阳   更新:2025-09-19 10:41:2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996 年的七月,临江的夏天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

傍晚六点,日头还没完全沉下去,菜市场里的水泥地被晒了一整天,踩上去还带着烫脚的温度。

林舟蹲在母亲张桂兰的菜摊后,手里攥着杆旧秤,额头上的汗顺着太阳穴往下淌,滴在沾了泥土的帆布鞋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子。

“小林,给我称两斤黄瓜。”

隔壁卖豆腐的王婶走过来,手里攥着个布袋子,脸上没什么笑模样。

林舟赶紧应了声,起身从泡沫箱里捡了几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放在秤盘里。

秤砣晃了晃,他眯着眼调整刻度:“两斤一两,算您两斤,三块二。”

王婶掏出钱包,手指在零钱里翻了半天,叹了口气:“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紧,这个月房贷又要还不上了,银行天天打电话催。”

她丈夫老李蹲在不远处的台阶上,手里夹着根没点燃的烟,低着头不说话,额前的头发乱蓬蓬的,遮着眼里的疲惫。

林舟听着,没敢接话 —— 他知道王婶家去年在县城买了房,每月要还三百多的房贷,对他们这种靠小生意糊口的家庭来说,确实不是小数目。

张桂兰正在给一把空心菜洒水,听见王婶的话,首起腰擦了擦汗:“别愁了,总会有办法的。

你家老李不是还在工地上打零工吗?

再熬熬就过去了。”

王婶苦笑了下,接过黄瓜转身走了,老李也跟着站起来,跟在她后面,两人的背影在菜市场的人群里显得有些佝偻。

斜对面修鞋的老周放下手里的锥子,朝张桂兰喊:“桂兰,今天的菜卖得怎么样?

我这一天就修了三双鞋,挣了五块钱,连菜钱都不够。”

张桂兰摇摇头,指了指摊前没怎么动的茄子和豆角:“也不行,天太热,大家都懒得出来买菜,早上进的二十斤菜,现在还剩一半。”

林舟蹲回地上,捡起一根掉在地上的豆角,擦了擦上面的泥。

他刚高考完没几天,成绩还没下来,心里揣着块石头,既期待又紧张。

母亲每天都念叨 “要是能考上北京的大学就好了”,他知道母亲是想让他走出去 —— 临江太小了,一条江把城分成两半,最繁华的街道也就两站地,年轻人要么考去外地,要么早早辍学去南方打工,留在家里的,大多像王婶家一样,守着小生意,一辈子围着柴米油盐转。

“小林,帮我称一斤西红柿。”

一个穿碎花衬衫的阿姨走过来,林舟赶紧起身,动作麻利地称好,收了钱。

阿姨看着他,笑着说:“这孩子,看着就老实,高考考得怎么样?

能上大学吧?”

张桂兰接过话:“借您吉言,希望能考上,别像我们一样,一辈子守着这个菜摊。”

阿姨叹道:“现在考大学不容易,我家儿子去年就没考上,今年还在复读呢。”

太阳慢慢沉到江对面的山后面,天边染成了橘红色,菜市场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 下班的、做饭的,都趁着凉快出来买菜。

林舟忙得脚不沾地,称菜、收钱、找零,额头上的汗擦了又冒,后背的 T 恤都湿透了。

张桂兰也加快了速度,嘴里不停吆喝着:“新鲜的茄子、豆角,刚摘的,便宜卖了!”

七点多的时候,菜摊前的人少了些。

林舟坐在小马扎上,喝了口母亲递过来的凉白开,刚喘了口气,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自行车铃声。

他回头一看,是陈阳,骑着辆半旧的二八大杠,车把上挂着个帆布包,额头上全是汗,头发贴在脑门上。

“林舟,收摊了没?”

陈阳停下车,支起车梯,从帆布包里掏出两瓶冰汽水,递了一瓶给林舟,“我妈让我给你带的,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

林舟接过汽水,瓶身冰凉,贴在脸上,瞬间觉得凉快了不少。

他拧开瓶盖,喝了一大口,气泡在喉咙里炸开,带着甜丝丝的味道。

“快了,还有点茄子和豆角,卖完就走。”

张桂兰笑着说,“阳阳,你也高考完了,跟林舟一起等成绩呢?”

陈阳点点头,蹲在林舟旁边,帮他把散落在地上的菜摆好:“是啊,婶儿,希望我跟林舟都能考上,最好能去一个城市。”

张桂兰叹了口气:“你们俩要是都能考上大学,就太好了。

阳阳,你爸妈身体还好吧?

前几天听你妈说,你爸总咳嗽,去医院看了没?”

陈阳的眼神暗了一下,又很快恢复过来:“看了,医生说就是感冒没好利索,吃点药就好了。”

林舟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 他知道陈阳爸最近咳嗽得厉害,上次去陈阳家,还听见他半夜咳得睡不着,陈阳大概是不想让阿姨担心,才说得这么轻松。

八点左右,最后一把豆角也卖出去了。

张桂兰收拾好秤和钱袋,把剩下的空泡沫箱摞起来,绑在自行车后座上。

林舟帮着把小马扎放进车筐里,跟陈阳一起,推着自行车往家走。

菜市场离他们家不远,沿着江边的小路走十分钟就到。

晚上的江风很凉快,吹在脸上,带走了白天的燥热。

江面上飘着几艘渔船,渔灯亮着,像星星一样。

岸边的芦苇丛里,有虫子在叫,还有人在江边散步、聊天,偶尔传来孩子的笑声。

“林舟,” 陈阳突然停下脚步,看着江对面的夜景,声音有点激动,“你说,咱们要是能考上北京的大学,是不是就能看到天安门了?

我还没见过真的天安门呢,只在课本上看过图片。”

林舟也停下,望着远处的黑暗 —— 北京对他们来说,是个遥远又模糊的词,是电视里的高楼大厦,是课本里的历史古迹,是长辈嘴里 “能让人有出息” 的地方。

“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林舟低声说,心里有点没底。

他的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上,考上普通大学应该没问题,但北京的学校分数高,他没把握。

陈阳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很坚定:“肯定能!

咱们这半年天天熬夜复习,又不是白熬的。

我跟你说,我想好了,要是能考上北京的师范大学,我就当老师,以后回临江教高中,或者留在北京,看看大世面。”

林舟看着陈阳眼里的光,心里也热了起来。

他想起母亲每天凌晨三点就去批发市场进菜,想起父亲在工厂里修机器时手上的伤疤,想起王婶为房贷发愁的样子 —— 他不想一辈子留在临江,他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好,” 林舟点点头,伸出手,“那咱们约定好了,一起考去北京,谁也不许反悔。”

陈阳笑着,也伸出手,跟他击了个掌,手掌碰在一起,带着少年人的热血和坚定:“一言为定!

谁反悔谁是小狗!”

两人又沿着江边走了一会儿,快到陈阳家小区的时候,陈阳突然想起什么,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包,递给林舟:“这是我妈昨天炒的绿茶,你拿回去喝,解解暑。

我妈说,喝绿茶能提神,等成绩出来前,别总熬夜。”

林舟接过纸包,里面还带着茶叶的清香,他心里暖暖的,说了声 “谢谢”。

陈阳骑上自行车,跟林舟挥了挥手:“我先走了,明天早上我来找你,咱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林舟点点头,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小区门口的路灯下,才转身往家走。

回到家的时候,父亲林建国己经下班了,正在厨房里煮面条。

看见林舟回来,他停下手里的活,问:“今天菜卖得怎么样?

累不累?”

林舟摇摇头:“还行,不累。

爸,陈阳跟我说,他想考北京的师范大学。”

林建国愣了一下,又继续煮面条:“北京好啊,就是离家远。

你要是能考上北京的学校,也挺好,就是得自己照顾自己,爸妈不在身边,别委屈了自己。”

张桂兰把菜钱拿出来,坐在桌边数着,嘴里念叨着:“今天卖了五十六块八,除去本钱,赚了二十三块五。

等你们成绩出来,要是考上大学,学费还得再攒攒。”

林舟坐在旁边,看着母亲手里的零钱,心里有点酸。

他知道家里条件不好,父亲每月工资才三百多,母亲卖菜赚的钱也不稳定,要是他和陈阳都考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会是很大的负担。

晚饭吃的是面条,就着咸菜和早上剩下的馒头。

林建国没怎么说话,只是偶尔给林舟夹一筷子咸菜,张桂兰则一首在说高考成绩的事,一会儿担心林舟考不上,一会儿又说 “要是考上了,得给你买件新衣服,去学校不能穿得太寒酸”。

吃完饭,林舟回到自己的小房间,打开台灯,拿出课本翻了几页,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他想起刚才跟陈阳在江边的约定,想起陈阳眼里的光,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江风吹进来,带着水汽的味道。

远处,陈阳家小区的灯亮着,不知道陈阳现在在干什么,是不是也在为高考成绩担心。

就在这时,他听见楼下传来陈阳母亲的声音,好像在哭,还有陈阳的声音,在低声安慰着什么。

林舟心里一紧,扒在窗台上往下看,却只能看见小区里的路灯,看不见人。

他想起下午张桂兰问陈阳父亲的身体,想起陈阳躲闪的眼神,心里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 陈阳爸的病,可能比他说的要严重。

他站在窗边,风吹得他有点冷。

手里还攥着陈阳给的绿茶包,茶叶的清香还在,可他心里却沉甸甸的。

那个关于北京的约定,像一颗种子,刚在心里发芽,却好像突然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不知道,这个夏夜的约定,最后能不能实现;他也不知道,陈阳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夜色越来越浓,江面上的渔灯还在亮着,可林舟的心里,却一片迷茫。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