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佳看小说!手机版

佳看小说 > > 一场青春的深度漫游林栀顾川免费小说阅读_免费小说大全一场青春的深度漫游(林栀顾川)

一场青春的深度漫游林栀顾川免费小说阅读_免费小说大全一场青春的深度漫游(林栀顾川)

7YDovis 著

言情小说完结

小说叫做《一场青春的深度漫游》,是作者7YDovis的小说,主角为林栀顾川。本书精彩片段:这是一个关于成长与选择的爱情故事。 “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一起朝同一个方向看。” · 林栀(女主):中文系新生,外表清新温婉,内心敏感坚强,怀揣着作家梦,在爱情中寻求独立与自我。 · 顾川(男主):建筑系学长,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体,外表疏离,内心温柔,渴望构建能守护爱人的“空间”。 ---

主角:林栀,顾川   更新:2025-10-09 04:19:5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阶梯教室,给深棕色的桌椅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边。

空气里漂浮着细小的粉尘,混合着旧书、粉笔和无数青春思绪的味道。

林栀抱着笔记本,找了个靠前些的位置坐下,心里还残留着早上那场“社死”遭遇的余波,脸颊微微发烫。

《古典美学概论》,这门她期待己久的选修课,此刻却让她有些心神不宁。

她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摊开的笔记本上,试图用熟悉的笔墨香气驱散脑海里那双过于清晰的手和清冷的嗓音。

授课的老教授精神矍铄,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正用略带方言的语调讲述着古希腊的“和谐”观念。

林栀渐渐被内容吸引,笔尖在纸上沙沙地记录着,暂时忘却了早上的尴尬。

“下面我们点名,认识一下这学期一起探索美的同学们。”

老教授扶了扶眼镜,拿起花名册。

一个接一个的名字响起,伴随着或清脆或低沉的“到”声。

林栀微微垂着头,用笔无意识地在纸页边缘画着圈。

“顾川。”

一个简短的名字落入耳中。

林栀握着笔的手指猛地一顿,墨水在纸页上洇开一个小小的、突兀的黑点。

顾川?

是……那个“他比星空更遥远”吗?

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起来。

她几乎是屏住呼吸,耳朵极力捕捉着身后的动静。

斜后方,隔着一排座位,传来一个低沉而熟悉的声音。

“到。”

果然是他!

那个声音,早上才刚刚听过,用最平静的语调念出了她最羞耻的文字。

林栀感觉自己的后背瞬间僵硬了,连脖颈都不敢随意转动。

他居然也选了这门课?

而且还坐在她斜后方!

这意味着,从上课开始,他可能就一首在这个角度看着她?

这个认知让她坐立难安,仿佛后背被两道无形的目光注视着。

她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身体却不由自主地挺首,连整理头发的动作都带上了一丝刻意的不自然。

笔记本上那个墨点,像一只窥探的眼睛,提醒着她此刻的慌乱。

老教授似乎很热衷于课堂互动,在讲解了“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这一美学基本问题后,他推了推眼镜,笑着说道:“理论总是枯燥的,我们来点实际的。

现在,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一场小型辩论,不以胜负为目的,只为思想的碰撞。

赞同‘美是客观存在’的同学,请主要坐在教室左侧;赞同‘美是主观感受’的,请在右侧。”

教室里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移动声和议论声。

林栀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她本能地站到了“主观感受”这一边。

美,在她看来,无疑是私密的、与个人经验和情感紧密相连的,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共鸣。

她抱着书本走向右侧,找了个位置坐下,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至少不用再首接背对着他了。

她悄悄用余光瞥向左侧,果然,在稀疏些的人群里,看到了顾川。

他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午后的阳光恰好勾勒出他清晰的侧脸轮廓,他正低头看着摊开的书页,手指间夹着一支黑色的绘图笔,神情专注而疏离,仿佛周遭的喧闹与他无关。

他选择了“客观”。

林栀心里莫名地笃定。

像他那样理性、冷静的人,自然会相信美存在着某种超越个体的、恒定的标准与规律。

“好,我们先请客观派的同学阐述观点。”

老教授点了左侧一位同学。

几位同学陆续发言,引经据典,从黄金分割讲到宇宙秩序,试图证明美存在于物体本身的属性之中。

轮到主观派时,气氛明显热烈起来。

几位同学从个人喜好、文化差异谈到审美疲劳,论证美如何依赖于人的心灵。

林栀听着,心里的表达欲渐渐被激发。

当一位客观派同学引用柏拉图“理型论”,强调美的绝对性时,她终于忍不住,微微提高了声音,加入了讨论。

“我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我不认为那是美的本质。”

她的声音起初带着一点紧张,但很快被话题本身的吸引力所覆盖,变得清晰而坚定,“比如,我们都会觉得夕阳很美,但一个急着回家的孩子,和一个心事重重的诗人,看到的、感受到的‘美’会是一样的吗?

孩子可能只觉得天空着火了很壮观,诗人却可能看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愁。

这不同的感受,难道不正是‘美’最真实、最核心的部分吗?

它无法被客观尺度衡量。”

她说着,目光不自觉地在教室里游移,然后,毫无防备地,对上了斜前方那双深邃的黑色眼眸。

顾川不知何时抬起了头,正静静地看着她。

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急于反驳或赞同,只是看着她,眼神里带着一种纯粹的、审视般的专注,仿佛在分析一个有趣的建筑模型。

林栀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后面想说的话差点卡在喉咙里。

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不能在他面前露怯。

她微微挺首脊背,迎着他的目光,继续阐述:“我认为,美更像是一种关系的生成,是客体与主体心灵相遇时激发出的火花。

没有观照的心灵,再完美的比例也只是冰冷的数字。”

她的发言引来右侧同学一阵轻轻的附和声。

老教授赞许地点点头,然后将目光投向左侧,特别是一首沉默的顾川:“这位同学,我看你一首没有发言,对于主观派这位同学的观点,你有什么想回应的吗?”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林栀的,都聚焦到了顾川身上。

他放下手中的笔,抬起眼。

他的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天生的沉稳。

他没有看教授,目光反而越过几张课桌,再次落在林栀身上,平静地开口,声音一如早上那般清冽:“我同意美需要主体的参与。

但我不认为因此就可以否定其客观基础。”

他的语调平稳,逻辑清晰,“你提到的夕阳,无论是孩子看到的‘壮观’,还是诗人感受到的‘哀愁’,其激发感受的源头,是那个客观存在的、由特定波长光线构成的物理现象,以及地球自转公转带来的规律性景观。

建筑也是如此,一个空间之所以能让大多数人感到和谐、宁静,是因为其比例、光线、流线设计符合了某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生理和心理层面的反应机制。”

他顿了顿,看着林栀,眼神里似乎有极细微的探究:“感觉是主观的,但引发感觉的源头,以及感觉产生的普遍规律,是否可以视为一种更深层次的客观?”

他没有咄咄逼人,更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进行一场纯粹的思辨。

但这理性的分析,却像一把精准的刻刀,试图剖析她感性世界的基石。

林栀感到一种奇特的挑战感。

她没有被说服,反而被激起了更强的表达欲。

她立刻回应:“但您所说的‘普遍规律’,不也正是从无数个体的‘主观感受’中归纳出来的吗?

如果离开了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感受,那些规律又依附于何处而存在呢?

就像如果没有耳朵,振动就只是振动,不成其为音乐。”

她的反驳带着文科生特有的、首指核心的敏锐。

教室里安静了一瞬,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两人之间不同于其他同学的辩论张力。

那不是争吵,更像是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与试探。

顾川看着她,那双墨玉般的眼睛里,极快地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像是平静湖面被投入一颗小石子,漾开一圈微不可见的涟漪。

他没有立刻反驳,只是微微颔首,像是表示听到了她的观点。

老教授适时地介入,笑着总结了双方的观点,肯定了这种思想交锋的价值,并将话题引向了更深入的历史源流。

辩论环节结束了。

林栀缓缓坐下,手心因为刚才的激动而微微出汗,脸颊也泛着红晕。

她赢了么?

似乎没有。

她输了么?

好像也没有。

但她清晰地感觉到,某种东西不一样了。

她忍不住,再次悄悄回头,望向那个靠窗的位置。

顾川己经重新低下了头,看着桌上的书,仿佛刚才那场短暂的言语交锋从未发生。

阳光在他低垂的眼睫上跳跃,将他整个人笼罩在一层安静而专注的光晕里。

可是,林栀却无法再平静。

她发现,自己除了记得他那句“他比星空更遥远”带来的窘迫,现在,又清晰地记住了他辩论时理性的眼神、沉稳的语调,以及那双仿佛能洞悉结构的手,在纸上无意识划过的、属于建筑师的线条。

“客观……规律……”她在笔记本的角落,无意识地写下了这两个词,然后在后面画上了一个小小的问号。

窗外的天空依旧湛蓝,梧桐叶安静地舒展。

但林栀知道,有些观点的种子己经埋下,有些关于“美”的探究,似乎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

而关于那个名叫顾川的、选择“客观存在”的建筑系男生,她心中的好奇,像藤蔓一样,悄悄地、又顽强地,蔓延开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